编办概况

重点专题

泾川县教育系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 | 发布日期:2013-04-08 】 【选择字号:

泾川县教育系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

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泾川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为准确掌握全县中小学教育布局、办学规模、教学需求、师资建设及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全县教育系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泾川县编办会同县教育局围绕如何合理设置教育事业单位机构,如何确定不同层级、不同类型教育事业单位编制标准,如何调控乡镇以下规模小、人员少的小学和教学点,如何保证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编制配置,如何在事业编制标准基础上对地处偏远、班额小、年级多的小学编制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等问题开展了全县教育系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工作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中小学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基本情况

(一)中小学机构设置情况

全县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9所,其中普通完全中学4所、独立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独立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174所、幼儿园26所、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4所,其中,副县级事业单位1个,正科级事业单位6个,副科级事业单位(机构)40个(不含学校内设机构)。

(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

20039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达我县教育系统基本编制3855名。200812月,省、市编制部门增加我县教育系统附加编制117名。至此全县教育系统共有事业编制3972名,其中普通高中456名,义务教育学校3259名(初中1197名,小学2062名),中等职业学校160名,学前教育50名,青少年活动中心6名,县教研室41名。

20119月,按照“两基”迎国检相关工作要求,县编办对教育系统各学校编制按照高中师生比为(城市1:12.5;县镇113;农村1:13.5)、初中师生比为(城市1:13.5;县镇116;农村1:18)、小学师生比为(城市1:19;县镇121;农村1:23)的标准重新进行了核定,并增加基本编制32名,目前全县共有教育事业编制4004名,其中基本编制3887名,附加编制117名。

()教职工队伍及学生情况

全县共有教职工447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20人,工勤人员327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23人,省市县支教人员388人,县管代课教师221人。

全县教师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共3520人,其中副高职称114人,中级职称1280人,初级职称的2056人,未评70人。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学历的1575人,大专学历的1320人,中专学历的558人,高中及其以下学历的67人。从年龄结构看,全县专任教师中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2206人,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62%45周岁以下的3084人,占教师总数的86%。教师队伍中,现有特级教师3人,共有各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700人。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2%99.2%100%

在校学生60156名,其中普通高中学生8298名,初中学生17157名,小学学生24900名,职业中学学生5428名,幼儿园(学前班)在园(班)幼儿4373名。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核编标准已不适应。调查发现,现在农村中小学除中心小学外,还有许多完小、教学点,偏远山区农村的完小、教学点更多,这些完小、教学点的突出特点是班额小、每个年级班数少,对教师需求量相对较多,与核编标准中依据学生数测算的编制数相比,出现“超编人缺”现象。中学和中心小学都实行寄宿制,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目前我们执行的是2002年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这个标准,核定幼儿园编制的标准是1987年出台的,颁布时间已满10年和25年。这期间,学校布局、生源规模、教育管理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全社会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编制核定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伴随着素质教学的发展、科目的变化、课时量的增减,对教师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目前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专业分布不合理,各个学校超编与结构性学科短缺现象共存。农村小学新开设的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性强教师较少,农村初中音、体、美等科目教师极度匮乏,新开设的心理健康、信息技术教师几乎无专业教师,初中英语、史地生等课程,多是其他教师“改行”或主科教师兼任,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机动编制标准偏低。我县部分学校教职工中有60%以上是女教师,产病假很多,其中几乎所有的育龄女教师在怀孕前后均需请假。2002年定编标准中,安排教师进修或产病假占专任教师总数2%的机动编制标准过余偏低,同时关系到学校学生安全的校警、校医、门卫人员在2002年附加编制定编标准中未进行核定,每个学校三班倒需3-5人。特别是撤点并校中人口转移后,许多年龄小的孩子不得不远赴他乡求学,住校生的比例大幅增长,相应需增加炊管、陪护人员,而中小学后勤人员难以实现社会化。

(四)教育事业编制存在缺口。目前全县教育事业编制是2008年以前省市下达的编制数,随着我县近几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依据教育教学的现状测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存在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议与对策

(一)重新确定核编标准。城区普通高中按照113的师生比或14.5的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县职教中心按照120的师生比或14的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城区初中按照115的师生比或14的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城区小学按照118的师生比或13.5的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城区幼儿园按照110的师生比或13的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农村高中按照113的师生比或14.5的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农村初中按照116的师生比或14的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农村小学按照118的师生比或11.5的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地处偏远的村级小学按照班师比核定。

(二)适当调整附加编制标准。普通高中、职教中心、城区初中、城区小学、城区幼儿园,按照教职工总数的2%增加请假人员顶岗机动人员编制,按学生人数的0.5%增加安保、医疗保健、心理咨询人员编制;农村初中、农村小学按照学生人数的1%增加安保、医疗保健、心理咨询人员、营养餐计划等工作人员编制;同时考虑到女职工人数达到60%以上的学校增加教师进修、产病假机动编制标准至5%       

(三)增加教育事业编制。目前全县教育事业编制是2008年以前省市下达的编制数,编制部门根据科目的增设、社会保障机制的变化,重新测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重新核定,适当增加教育事业编制数,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缩短编制核定周期。按照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的原则,今后要强化机构编制部门的管理力度,做到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及时准确掌握人员的流动情况,了解现有教师的人员结构,明确学生数量的浮动情况以及教育政策的变化,力争做到定期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准确把握增减教师编制数量,确保人员的有序流动,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五)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根据编制动态管理,按照总量调控、优化结构、统筹使用、互补余缺的原则,根据人员结构性超编与短缺现象并存的实际情况,采取人员有序顺向调配,编制范围内合理划转的方式,对高中编制进行及时补充,对新建幼儿园编制准确核定,对一些专业性强、调配困难的急需教师,面向社会迅速公开招聘、选拔;利用自然减员部分,定期招录学科短缺教师补充新鲜血液,储存后备力量改善老化结构。按照倾斜农村、促进均衡的原则,及时制定新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教育的用编优惠政策,努力防止农村学校成为新教师的“实习基地”,城镇学校的“培训基地”。对教师编制要做到既管总量、又管结构,按照学校类别、规模和工作任务重新设置内设机构、明确领导职数、细化各学科教师编制,逐步改善教师结构,减少行政人员、后勤人员,加强一线教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