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体制改革后卫生系统人员编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疗体制改革后卫生系统人员编制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医疗体制改革后全县卫生系统机构编制及人员配备情况,根据省市编办要求,泾川县编办会同县卫生局围绕卫生系统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人员结构、医改前后工作运行等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目前,全县卫生系统下属18个事业单位、2个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共核定事业编制1022名,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23名;18个事业单位实际在编专业技术人员784人(其中,医生367人,护士275人,医技专业人员142人),管理人员3人,工勤人员106人;2个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在编公务员11人,管理人员3人,工勤人员6人;县卫生局机关核定行政编制8名,工勤编制1名,实际在编公务员10人,事业人员2人。
(二)县级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情况
单位 |
医改前编制数 |
现有人数 |
超空编 |
医生 |
护士 |
医技 |
管理人员 |
工勤人员 |
县人民医院 |
420 |
276 |
-144 |
88 |
98 |
61 |
2 |
27 |
县中医医院 |
208 |
152 |
-56 |
57 |
43 |
35 |
|
17 |
县妇幼保健院 |
35 |
41 |
+6 |
16 |
12 |
5 |
|
8 |
合计 |
663 |
469 |
-194 |
160 |
153 |
102 |
2 |
52 |
(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情况
单位 |
医改前编制数 |
现有人数 |
超空编 |
医生 |
护士 |
医技 |
管理人员 |
工勤人员 |
县疾控中心 |
62 |
52 |
-10 |
12 |
9 |
10 |
1 |
20 |
县地病办 |
2 |
6 |
+4 |
2 |
2 |
1 |
|
1 |
合计 |
64 |
58 |
-6 |
14 |
11 |
11 |
1 |
21 |
(四)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情况
单位 |
医改前编制数 |
现有人数 |
超空编 |
公务员 |
管理人员 |
工勤人员 |
县合管局 |
8 |
10 |
+2 |
6 |
2 |
2 |
县卫生监督所 |
15 |
10 |
-5 |
5 |
1 |
4 |
合计 |
23 |
20 |
-3 |
11 |
3 |
6 |
(五)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情况
单位 |
医改前编制数 |
现有人数 |
超空编 |
医生 |
护士 |
医技 |
工勤人员 |
荔堡中心卫生院 |
30 |
37 |
+7 |
16 |
15 |
2 |
4 |
高平中心卫生院 |
32 |
42 |
+10 |
23 |
10 |
4 |
5 |
玉都中心卫生院 |
27 |
39 |
+12 |
21 |
7 |
5 |
6 |
王村中心卫生院 |
27 |
35 |
+8 |
21 |
8 |
4 |
2 |
窑店中心卫生院 |
17 |
28 |
+11 |
14 |
10 |
2 |
2 |
丰台乡卫生院 |
26 |
29 |
+3 |
14 |
9 |
4 |
2 |
党原乡卫生院 |
32 |
33 |
+1 |
17 |
11 |
2 |
3 |
泾明乡卫生院 |
14 |
23 |
+9 |
9 |
9 |
2 |
3 |
飞云乡卫生院 |
18 |
18 |
0 |
11 |
7 |
|
|
汭丰乡卫生院 |
11 |
20 |
+9 |
9 |
9 |
1 |
1 |
红河乡卫生院 |
9 |
13 |
+4 |
11 |
1 |
|
1 |
罗汉洞乡卫生院 |
16 |
24 |
+8 |
12 |
6 |
3 |
3 |
太平乡卫生院 |
16 |
25 |
+9 |
15 |
9 |
|
1 |
合计 |
275 |
366 |
+91 |
193 |
111 |
29 |
33 |
(注:“+”表示超编,“-”表示空编。)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编制标准陈旧,不能适应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需要。我县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是2008年根据2001年省政府出台的《甘肃省卫生资源设置标准》(甘政办发〔2001〕89号)和2006年省编委、省财政厅、人事厅、卫生厅联合出台的《甘肃省乡镇卫生院机构及编制标准》(甘机编发〔2006〕59号)这两个标准,按照当时的医疗卫生需求和实际床位数及服务人口数核定的,距今已达4年之久,以后虽然进行了一些微调,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农合等惠民政策的实施,乡镇卫生院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不断攀升,门诊和住院人次的连年增加,十一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这个核编标准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已产生较大距离,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就医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全县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全县医疗卫生系统中,存在人才梯队断层,青黄不接,优秀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而人员编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县内卫生人才流失和外部优秀人才难以引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县中医医院来说,自2011年搬迁至新址以来,新建了120急救中心、体检中心、儿科、ICU、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医院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不断更新,2012年业务量较搬迁前翻了三番,业务量持续攀升,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却日益凸显,与医院的快速发展不成正比。中医医院目前实际开放床位290张,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全国中医医院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中医医院人员配备要求,应配备卫生技术人员317人,编制人员缺额109名。 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快速增长,诊疗范围的不断扩大,医院很多科室都感到人手紧张,医护人员身兼数职,经常要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近年来医院也招聘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均为院内合同制性质,由于编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工资待遇、福利、各项保险均远远低于正式在编人员,一些自身比较优秀甚至一些作为重点培养指望成为医疗骨干的技术人员不少跳槽离院。也由于编制问题,医院要想引进一些紧缺的或高端的技术人才更是有心无力,难上加难。总之,现有的优秀人才难留住,外部的优秀高端人才引不来,人才梯队出现断层是全县卫生系统人才建设的大问题。这些问题必将导致卫生事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与周边地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三)人才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卫生系统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称结构不合理。初级比例偏大,高级明显太少,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22.7%,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77.3 %。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明显老化。据统计,全县卫生系统现有卫技人员中,40--60岁的占62.3%,20--39岁的只占37%。87.6%的具备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者超过50岁,卫技人员年龄老化现象相当突出。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全县医生仅为367人,占实际在职人数的41%,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工勤人员居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使得多数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外科常规手术,有的甚至无法开展最简单的清创缝合手术,妇产科、口腔、药剂、检验、影像、心电图等专业人才短缺严重,造成许多辅助诊疗设备无法得到充分运转使用,一些基本手术无法得以开展,给基层群众就医带来极大不便。
(四)全县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缺口较大。目前全县卫生事业编制是2008年核定的,随着我县近几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依据医疗卫生的现状测算全县卫生编制存在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既承担着常规疾病的治疗,还承担了公共卫生工作,而公共卫生工作面大量广,平均每村应基本保证1人,全县215个行政村应配备公共卫生工作人员215人,而目前实际在岗的仅有56人,公共卫生人员缺编159人。
三、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核编机制,实行分类核编。在控制编制总量的前提下,分类核定全县卫生机构编制。一是县级医院实行按床位核编,建议县级医院按实际开设病床1:1.4的标准核编,同时,考虑到县级医院的交通便利以及县级医院的辐射能力,按10%下浮编制作为机动编制由县统一调配使用;二是乡镇中心卫生院按科室核编,同时,考虑中心卫生院除具有一般卫生院的职能外,还承担一定区域范围的预防、保健、医疗技术的指导职能,中心卫生院编制可根据需要在规定标准的基础上上浮10--20%核定编制;三是乡镇一般卫生院按服务人口核编,建议按服务人口1.5‰的标准核编,同时规定,不足20人的按20人定编;四是建议专门给乡镇卫生院核定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编制按村个数核定。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引进工作如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协调人社、编办、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引进所涉及到的编制、待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每年可以考虑打破编制、身分的束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急需专业骨干,充实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工作(建议每年引进2-3人)。二是要逐年分批引进一批大专以上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县卫生系统工作(计划每年5-10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优秀毕业生愿意到我县工作,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专毕业生,解决编制问题,工资待遇从优;另外,积极与市卫生局衍接,要求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市直医院工作人员到我县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援助1-2年;三是从民营医疗机构、企属医疗卫生机构,甚至村卫生室引进具有资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乡镇卫生院队伍。
(三)优化人才使用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氛围。人才的流动往往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医疗卫生机构要尽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采取措施改善现有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倾注个人情感、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使其感到优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恋,避免本县现有优秀卫生人才的外流。倾注情感,返聘离退休人才,对于那些确有专长和较高资质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们可以把他们留下或者聘请进来继续工作。另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卫生一线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坚持以业绩、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适当给予倾斜,以稳定乡镇卫生院队伍。
(四)缩短编制核定周期。按照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的原则,今后要强化机构编制部门的管理力度,做到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及时准确掌握人员的流动情况,了解现有卫生人员的结构,定期掌握各医疗机构患者数量的浮动情况以及医疗卫生社会功能的变化,力争做到定期核定卫生编制,准确把握增减卫生编制数量,确保人员的有序流动,保证医疗卫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根据编制动态管理,按照总量调控、优化结构、统筹使用、互补余缺的原则,根据人员结构性超编与短缺现象并存的实际情况,采取人员有序顺向调配,编制范围内合理划转的方式,对承担任务重的机构,及时补充编制,对一些专业性强、调配困难的急需人才,面向社会迅速公开招聘、选拔;利用自然减员部分,定期招录专业短缺人员补充新鲜血液,储存后备力量改善老化结构。按照倾斜农村、促进均衡的原则,及时制定新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医疗卫生的用编优惠政策,努力防止农村医疗机构成为新人才的“实习基地”,城镇医疗机构的“培训基地”。对卫生编制要做到既管总量、又管结构,按照医疗机构类别、规模和工作任务重新设置内设机构、明确领导职数、细化各专业编制,逐步改善医护结构,减少行政人员、后勤人员,加强一线医护力量。
泾川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