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办概况

重点专题

泾川县委编办“四项措施”抓好“三个基本”活动

【来源:泾川县委编办 | 发布日期:2022-04-01 】 【选择字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打造专业化、高素质队伍,泾川编办大力推行“学讲研行”活动,谋划落实好机构编制重点工作。 

一、以“学”为先增本领。认真学习全国“两会”和省市编办主任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围绕市委“3659”发展思路,夯实“三个基本”奋力担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活动,把学习提高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抓好政治建设,建设学习型机关,培养学习型干部,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增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能力。一是自主提升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业余学习,引导干部职工利用碎片化时间强化政策业务自学,使干部职工自主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成为生活习惯,在日积月累中提升了政策理论水平。二是拜师结对学。围绕深化改革、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管理与监督等业务工作,开展师徒结对促学活动,每一位年轻干部都有师傅领着学,每一位业务骨干都有徒弟跟着学,通过以师带生、以老带新方式做好“传帮带”,在学习充电和业务交流中提升干部专业素养。三是互动交流学。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同时,主动向市委编办汇报,加强与周边县市区联络,派出业务骨干就党建、实名制管理、机构改革等领域进行交流。

二、以“讲”为要提精神。举办编办干部讲坛,推进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入党校、进基层活动,讲出机构编制好故事,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一是领导带头“讲”。县委编办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开讲,推进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入党校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学的头雁效应,使讲坛学习更加生动、鲜活。二是不拘一格“讲”。干部讲坛采取形式多样的讲授方式,在讲课的实践中,大家创新讲、大胆讲,讲坛学习成为了一个开放式的大学堂,干部职工的演讲口才提高了,学习交流的积极性上来了。三是聚焦主业“讲”。干部讲坛紧紧围绕机构编制主责主业,每月必讲机构编制政策、必学机构编制业务,真正“讲”出效果,促进共同提高。

三、以“研”为重解难题。县委编办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工作,坚持系统思维谋划,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取定课题、定范围、定人员、定时限的方式,要求全员参与调研工作,聚焦重点领域、难点问题、体制机制产业链建设、乡村振兴等问题,深入一线开展机构编制调研,不断增强机构编制服务、保障经济发展的水平。一是用问题导向开题。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梳理全县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认真制订机构编制调研工作方案,细化调研措施,与部门、乡镇同志一道找症结、做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前因后果,提出解决建议。二是用解剖麻雀破题。采取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方式,直奔主题、直插现场,与乡镇、部门干部职工座谈,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访谈,对机构改革及后续机构编制、体制机制运行情况调研评估,解决了一些体制不顺、运行不畅等实际问题。三是用系统思维解题。注重培养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系统思维,立足于发挥机构编制在组织人事工作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对机构编制事项进行深入了解、全面调研,立足全县工作实际,形成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方案。

四、以“行”为本善作为。把为全县改革发展、民本民生提供机构编制保障作为首要职责,聚焦主责主业,助推泾川高质量发展。一是改革攻坚打头阵。坚持对标对表上级政策要求,加强汇报衔接沟通,争取各方面理解支持,集中人力物力打好机构改革攻坚战,按时优质完成机构改革目标任务,使全县机构编制更加规范,机制运行更加高效,基层治理更加顺畅。二是护航发展当先锋。及时研究单位提交的机构编制事项,做好瘦身与健身文章,保障重点领域、中心工作、民生事项等机构编制需求。牵头做好科级以下人员流动调配、借调和编外人员规范管理,召集部门职责协调解决职责边界不清、职责内涵理解不一等突出问题,精准确认职责、厘清边界。三是为民服务作表率。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在服务中管理,寓管理于服务,树立新时代机构编制部门良好形象。(撰稿:王 婷)